听老人们说,竹王族我们苗家在格桑①跟官家打仗,事苗苗王战死,故事部众四零.八散,竹王族逃到各地,事苗持续跟官兵打仗。故事逃到格巴②的竹王族苗家人,聚拢在一路,事苗势力最壮大,故事官家随时都想来攻打他们。竹王族因为格巴山高路险,事苗官家没有法子出去,故事这样,竹王族格巴的事苗苗人就安居下来了。 天子看了密信,暗暗吃惊,马上叫众臣散朝,与丞相商议,派了一名得力的大将,带了精兵,跟随格桑送信的兵丁,马不停蹄地日夜赶路。几天后,赶到了格桑军营,将领立马发兵攻打格巴苗人。 苗家两少年得知格桑官兵已来攻打格巴的新闻后,立即翻身上马,各站在一个山头, 用马鞭子抽打着满山遍岭的竹子。一林林的竹子,顿时“噼噼啪啪”爆响开来。一个又一个身高体壮的苗兵拿起****刀剑从竹心里跳了出来,去把守各个山口,不让官兵进入格巴。 格桑的官兵,在新头领的带领下,象蚂蚁(ant)子一样,黑糊糊、密麻麻地朝倒格巴开来。两个苗家少年,一点都不怕,见官兵*近了,就拔出身上的宝刀,朝官兵一挥。只见到处都是刀,不等官兵爬上石门⑦,就着砍得杂乱无章,倒得遍地都是。官兵头领见死伤老火,只好下令退回格桑。从此,苗家人就拥戴两个少年为苗王,一个为左竹王,一个为右竹王。 官兵败回格桑,上书天子,说是格巴的两个苗王,左竹王和右竹王,本领高强,有神通,官兵打不进,死伤老火,请求天子另想办法。 天子又把丞相叫来商议,如何才能把格巴的两个苗王打败。丞相想了又想,就说:“格巴山高林猛,道路狭小,我军硬打,难得打赢。只能采用火攻,先把那里的山林一把火烧光,让苗兵无藏身之处,然后分兵几路去攻打苗王,方能取胜。” 天子听了,觉得也只有这样做,于是就下令格桑官兵去放火烧山。 格巴地方,猛山猛林,满山是大树干草,哪里经得住火烧?只一小下,山山岭岭的树木都烧得红通通的,吓死人。眼看大火就要烧齐格巴山的竹林了,两个苗王不慌不忙,拔出宝里头,把官兵们烧得烂眉烂眼,滚的滚,爬的爬,喊妈叫娘往倒背面跑。苗兵们见官兵逃跑,就从峰顶上滚下一砣砣大石头,打得官兵头破血汗,断腿的断腿,断脚的断脚,倒得遍坡都是。天子和丞相看到官兵打了败仗都吓憨了。等他们清醒过来,仗火已经结束。丞相凑倒天子的耳朵说起静静话来。 哪晓得天子听了丞相的话,拍起桌子大骂丞相尽出馊念头。丞相等天子发完脾气,又说:“陛下的江山要紧,依然人要紧?请陛下三思。只有采取这个办法,才能打败苗人。” 天子想了三天三夜,之后,为了坐稳江山,灭绝苗人,迫不得已采用丞相的念头。 自从格桑官兵打了败仗过后,再也不敢欺负格巴的苗家了。格巴百姓辨别种田打猎,过着安闲的生活。 一年年已往,两个苗王已经长大成人。有一年,两个衣裳烂兮兮的客家⑧姑娘来到格巴地方讨饭。她们其实不是叫化子,而是天子派来勾引两个苗王的烂女人,一个是天子的姑娘,一个是丞相的姑娘。 她们白天假巴⑨到格巴寨子头去讨口,晚上就回岩洞头吃官府偷偷送来的东西。一天,这两个假巴讨口的女人,来到苗王练马的地方,看两个苗王练马。两个女人看了一阵,就说:“大王们的马术虽是好马术,依我看,还比不上我们的马术好。你们只有这么的的个⑩本事,咋个打得赢官兵嘛?” 两个苗王见讨口女人这样说,就跳下马来,走到两个女人跟前问:“你们说我们兄弟二人个马术不如你们,你们敢跟我们比比吗?” 两个女人和苗王比下来都输了,苗王也不责怪。她们装着很不美意思的样子,回到岩洞里去了。 以后,两个讨口女人又常常到两个苗王的跑马场去看苗王练马,帮他们拉马饮水、洗马、喂草。日子一长,两个苗王逐步喜欢起两个讨口女人来。之后,天子家姑娘嫁给了右竹王,丞相家姑娘嫁给了左竹王。 天子和丞相晓得他们的阴谋成功了,就立马派兵攻打格巴苗家。官兵仍然用烧山开路的办法来攻打。两个苗王依然用马鞭召来竹兵,用宝刀召风抗敌来对付官兵。官兵每回都依然打败仗。 两个苗王的用兵方式,被他们的妻子看在眼里,记在心头。她们趁苗王不注意,偷偷把两个苗王的宝刀放进烧开了的猪潲锅里头,煮去了宝刀的神力;又把狗血涂在马鞭上,马鞭也没得神力。两个坏女人连忙送信给官兵。很快,官兵又来攻打格巴了。两个苗王用 马鞭召兵,马鞭失灵了;他们又用宝刀召风,宝刀也失灵了。官兵一面火烧竹林,一面进攻,两个苗王见势不好,各带妻子去占倒一个山头。这个时候,两个妻子都说出了她们的来历,还劝苗王赶快投降,跟他们到皇宫中去享乐。 两个苗王听了,晓得上了女人的当,辨别用失灵的宝刀把她们杀死了,然后,飞身上马,离开战场,离开故乡,向龙里方向逃去。 官兵平定了格巴,头领来到天子和丞相家姑娘着杀的山头上,埋好啦她们的尸体,在石门山的一块大石头上,刻了“永镇边夷”四个大字。并留下一支队伍驻守格巴,收兵回格桑去了。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报告者: 蓬老银 男 51岁 苗族 农民 文盲 贵阳高坡人 采录者: 王秀盈 男 51岁 苗族 教IJ币 大学文化 台江县人 采录时间: 1987年7 采录地点: 花溪区高坡乡 ① 格桑:苗语,地名,今贵阳喷水池一带。 |